10月10日,上海市数控专业“双证融通”改革试点师资培训班如期在上海石化工业学校开班,来自于上海石化工业学校、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上海工商信息学校、上海市群益职业技术学校、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等八所学校的42名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师参加了本次培训,学校机电科徐卫东副科长主持本次培训开班活动。
优化调整 全面推广
作为上海市教委重要的教学改革活动的数控专业“双证融通”,已于2012年秋起在石化工业学校与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完成了第一轮教学试点,即将在全市的八所相关学校推广,本次培训班旨在总结试点经验,为后续推广试点教学及管理提供必要的师资培训。
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的倪厚滨老师为参训教师就“双证融通”改革试点过程、目的、意义、项目内容、学校举措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与其他试点专业相比,数控专业涉及的专业技能职业资格证书更多,操作难度更大,通过“双证融通”改革要实现三个“有机融合,即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融合、专业教学过程与岗位真实情境融合、学校学业评价与职业技能鉴定融合,这就要求专业教学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完善实习实训条件、提升教师“双师”素质、优化评价与考核措施。通过“双证融通”改革,把职业资格证书的终结性考评转变为过程性的评价,减轻学习负担,提高技能水平,学生取得“双证”的比例不断提高。区别与首轮试点的各自不同方案,本次八校推广将使用统一的考核方案,倪老师就“双证融通”课程考核方案修改部分为大家做了详细的解读。
总结经验 集思广益
徐卫东老师分享了学校“双证融通”改革试点的经验,相关试点班级应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宣传,提前向教委报备,特别要做好操作技能考核的组织方案,建议各校由专人负责“双证融通”相关数据平台上传。在制订专业教学实施方案时要结合“学业水平评价实施办法”和“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把握教学改革的重点,明确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掌握涵盖相关职业工种的岗位要求,在课程设置时要考虑融通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应问题。
随后,高级技工学校的张伟老师就普通车削加工考核在考场布置、考卷规范、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等方面与大家做了交流。
最后根据各校在数控领域的特长,确定了“双证融通”六门课程考核方案制订任务,在后续培训中将集体讨论及优化,最终八校共同实行。
两天的集中培训统一了思想,明确了任务,更难得的是用集体的智慧破解“双证融通”改革的困惑和难题,集思广益,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保障。(上海石化工业学校 吴彩君 文/摄)

|